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张弟德博客

气势雄伟 画风细腻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郭熙论著《林泉高致》讲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  

2015-08-26 23:10:07|  分类: 艺术理论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郭熙

郭熙(约公元1000~1090年),字淳夫,河阳温县(今河南孟县)人。北宋著名画家、绘画理论家。出身布衣,好道学,喜游历。善画,且以画闻名。熙宁元年召入画院,后任翰林待诏直长。山水师法李成,山石喜用“卷云皴”,树枝如蟹爪,笔势雄健,水墨明洁。于画论方面亦有建树,总结出对四季山水的审美感受及山水构图“三远”法等。存世作品有《早春图》、《关山春雪图》、《窠石平远图》、《幽谷图》等,《林泉高致》则为其子郭思根据其阐释的绘画理论所著。郭熙的绘画作品深受宋神宗赵顼所喜爱,正如其子郭思所言:“二十年遭遇神宗,其被眷顾,恩赐宠赉,在流辈无与比者”。

郭熙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画,其画深受当时的公亲贵族所推崇,且皇帝(宋神宗)甚喜,并授予他御书院待诏,此为御书院的最高职衔。又奉旨于玉华壂作屏百余幅,小画更是不计其数。郭熙除善画以外,还善鉴,神宗因之把秘阁所藏汉唐以降之名画全都令郭熙鉴赏并详定品目,郭熙因此也阅遍所藏,无疑对他的绘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由于神宗的偏爱,所以,凡是宫所需之绘画,神宗全都让郭熙去画,以至于后来宫中几乎全是郭熙之墨笔,当时宫中有诗云:“绕殿峰峦合匝青,画中多见郭熙名”。

经过了神宗朝的风光与宠爱,到了哲宗时期,郭熙的画却遭到了厄运,竟出现了用郭熙之画擦拭座椅等现象,令人痛惜。郭熙之画尽管在宫中遭遇冷落,但在画院外,文人士大夫依旧喜欢他的绘画,当然,他也依旧在作画。这从黄山谷于哲宗二年所作诗中可见一斑。其诗云:“能做山川远势,白头惟有郭熙”,“郭熙虽老眼犹明,便面江山取意成”,“熙今白头有眼力,尚能弄笔映窗光”。

《林泉高致》

郭熙之《林泉高致》实际是其子郭思根据其思想整理而成的。郭思亦能画,善诗文,同时还是一位诗文评论家,著有《瑶溪集》。

《林泉高致》产生于山水画高度成熟之后,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北宋后期之前山水画创作之总结,是对山水画有关的理论之概括与阐发,是继荆浩《笔法记》之后又一重要的理论著作。郭思所集《林泉高致》包含八个方面的内容:一、郭思序;二、山水训;三、画意;四、画诀;五、画题;六、画格拾忆;七、画记;八、许光凝跋。

研究《林泉高致》,对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有着深远的意义。


中国传统书画,是收藏界不容小视的一大领域。与油画等相比,国画收藏入手要求高了许多。首当其冲的,就是相关技法的了解和意境的体会,而最常听到的术语非“三远”莫属。这个词汇既涵盖了山水的透视关系,也算是山水的构思观念。宋代郭熙的山水画论著《林泉高致》,就已提到“高远”、“深远”、“平远”的所谓“三远”,而他的《早春图》则综合体现了传统山水的创作理念。 


郭熙论著《林泉高致》讲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 - 张弟德 - 张弟德博客
 郭熙《早春图》北宋 绢本水墨 纵158.3厘米 横10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 

郭熙论著《林泉高致》讲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 - 张弟德 - 张弟德博客

      郭熙《早春圖》局部1

        郭熙最富盛名的《早春图》绢本 158.3×108.1cm,作于熙宁壬子年,(公元1072 年),画幅左侧有款“早春壬子年郭熙画”八个字并钤“郭熙笔”长印一方,作品顶端有清高宗乾隆年间的行书御题七言诗:“树才发叶溪开冻,楼阁仙居最上层;不借柳桃闲点缀,春山早见气如蒸。”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。


郭熙论著《林泉高致》讲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 - 张弟德 - 张弟德博客

郭熙《早春圖》局部2

     以这张“早春图”来看,郭熙试图表现冬天过完,天气刚刚转暖的季节,树木正在发芽,溪水正在解冻,整个画面氤氲着一种潮湿的水气,氤氲着一种早春时节万物生发的快乐。


郭熙论著《林泉高致》讲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 - 张弟德 - 张弟德博客 

郭熙《早春圖》局部3
      此画描写了北方初春万物复苏的景象。画面主要分为前景、中景、远景三部分,前景松树劲拔耸立,针枝锋芒,用笔线条肯定,枝干向下伸展,前后遮掩,而具物象之形;杂树刻画亦能枝干穿插工细,有力而具有书法笔意,枝与干的结构关系严谨,繁多而不杂乱。中景丛林,点叶树、杂树相互掩映,前后层次清晰,又有屋宇楼阁、人物点缀其中;高山神俊巍峨,气雾笼罩,气氛诡谲却生机勃勃。此画作总体给人以宁静、空远而赋有生机生动的感觉,显示出宋代山水画的艺术高峰。


郭熙论著《林泉高致》讲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 - 张弟德 - 张弟德博客

郭熙《早春圖》局部4  

郭熙用比较带水份的笔墨一层一层渲染岩石,使坚硬的石块看起来像云一样舒卷流动,因此,也有人称郭熙的画法为“卷云皴”。郭熙在他的一本画论中也提到“渲”、“染”的技巧,也可以看出他比较更重视水份与墨的混合层次。 


郭熙论著《林泉高致》讲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 - 张弟德 - 张弟德博客


   “早春图”在画面的正中央仍有一个主峰,但是主峰不再是永恒不变的,而是由下面许多山峰交互运动的结果,郭熙似乎不完全追求“稳定”,也更重视“变化”。右侧的水从岩石间急泻,用线条表现速度;左侧远处的水,流在平坦的土壤中,则改用渲染,可以看到画家对细节的讲究。


郭熙论著《林泉高致》讲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 - 张弟德 - 张弟德博客

郭熙《早春圖》局部6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“高远”,并不是拘泥于字面的“居高望远”。郭熙说:“自山下而仰山巅,谓之高远。”也有一种说法叫作“虫视”,倒有些故意把自己放在低处的意思,看什么都是高大雄伟、气势磅礴,视平线也基本上处在画面的下端,用来描摹崇山峻岭再合适不过了。北宋范宽的《溪山行旅图》就是运用高远法的典型佳作。


郭熙论著《林泉高致》讲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 - 张弟德 - 张弟德博客

 

“深远”按照郭熙的说法,则是“自山前而窥山后,谓之深远。”说白了就是借给观众一双千里眼,看得到万水千山,丘丘壑壑都浓缩在画面的尺寸之间。至于视平线则多处于画作的上端,类似于现在说的“鸟瞰”。元代黄公望的《九峰雪霁图》,一派群山莽莽、溪涧迴转的无限风光,无疑都是拜深远法所赐。


郭熙论著《林泉高致》讲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 - 张弟德 - 张弟德博客

 

“平远”的视平线则处在画面的中间或者是中部偏上的位置。郭熙给它的定义是“自近山而望远山,谓之平远。”元代倪瓒的作品多呈现出这样的视觉效果,像他的《渔庄秋霁图》,三段式构图,表现出太湖的云水朦胧,精致悠闲的小景山水。平远的优势正在于能把南方山水的钟灵神秀和雅逸平和,搬到画面上来。


郭熙论著《林泉高致》讲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 - 张弟德 - 张弟德博客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 

更多书画精品展示,请点击以下「阅读原文」

张弟德中国画鉴赏(五)【三远堂作品】【岩壑清音】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78)| 评论(2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